《规划》实施后,残疾人的幸福感、获得感将更有保障、更可持续。
江门日报讯 (文/图 记者/朱磊磊 通讯员/吴倩文) 近日,记者从市残联获悉,我市印发《江门市“十四五”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》(以下简称《规划》),为“十四五”时期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确定“路线图”和“施工表”,发展成果将惠及我市7.1万余名残疾人。
《规划》指出,“十四五”时期,我市将实现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,多层次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有效建立,多形式的残疾人就业支持体系更加牢固,均等化的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,无障碍的社会环境持续优化,残疾人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社会、家庭生活等方面平等权利得到更好实现,残疾人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更加充实、更有保障、更可持续。残疾人事业基础保障条件明显改善,质量效益提升。东西部残疾人事业实现高质量协同发展,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全省前列。
同时,《规划》围绕收入、就业、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提出了11项量化目标,并对2035年远景目标进行了展望。
到2025年,残疾人家庭人均收入年均增速与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基本同步;城乡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人数达到或超过3000人;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比例达到100%;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覆盖率达到100%;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覆盖率达到100%;残疾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或超过95%;残疾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大于95%;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大于85%;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率大于85%;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数达到或超过1138户……
围绕实现“十四五”目标,《规划》提出了“切实保障残疾人基本民生”“多元并举推进残疾人高质量就业创业”“深入推进残疾人公共服务均等化”“充分保障残疾人平等权利和合法权益”“建立广泛的关爱残疾人机制”“提升数字化助残服务”“推进残疾人事业均衡发展”“提升残疾人组织建设”共八个方面的主要任务,全面推动我市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。
《规划》围绕推进新时代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任务,设立10个专栏,提出了“十四五”期间计划开展的一系列重点工作,并对重点工作任务进行了分解。此外,《规划》还提出了完善残疾人事业发展体制机制,构建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多元投入机制,建立完善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人才保障机制,加强规划实施与监测评估等4项具体保障措施。